閩?。河朴茪q月釀甘醇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5-11-09 14:56:39 來源:遇見閩侯微信公眾平臺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一曲悠揚舒緩的樂曲,,用地地道道的福州方音唱來,那唱詞,,便不知不覺地唱進你的心里骨里了,。然后,,從幕后出來一主、一婢,,容顏清秀,、身材婀娜,唱腔柔美,、水袖翩翩,。輕盈的蓮步,仿佛把你的心從舞臺帶到了幾百年,、幾萬里的遙遠時空,。而那明眸向臺下一掃,向四方一轉,,舞臺就醉了,,觀眾也醉了,天地間便只剩下那一派濃醉的春光,,以及一片的癡情,、癡迷、癡想,。
這便是在閩侯這方熱土釀制,、在福州方言區(qū)發(fā)酵調兌而成的閩劇。
(閩劇《鐵堂記》劇照·陳建鋆/攝)
說起閩劇,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,,他就是閩劇的創(chuàng)始人——明末清初著名的學者曹學佺,。曹學佺(1574—1646),字能始,,號雁澤,,福建侯官縣洪塘鄉(xiāng)人,萬歷二十三年(1595年)進士,。他為人正直,,不畏強權,于是被權貴中傷而遭免職,?;貧w故里的曹學佺就在洪塘東歧嶺建造了私家園林石倉園,藏書萬卷,,結交文人,,創(chuàng)辦詩社,賦詩會文,,評談時政,,論鑒人物。他又精通音律,,深愛昆曲,,擅長度曲,經(jīng)常組織家中僮婢和社會歌妓在石倉園用福州方言教習彈唱,,辦起了家班——這就是名揚一時的儒林班,。而這儒林班就是閩劇的前身。滿清入關,,曹學佺為國自殺,。在這之后的二百多年間,儒林班和“江湖班”“平講班”等互相吸收音樂唱腔和表演藝術,,彼此滲透,,長短互補,到清末逐漸形成了閩劇雛形,。辛亥革命后,,閩劇吸收了徽班、京劇的表演藝術,,進入成熟興盛期,,成為中華戲劇花園中的一朵奇葩。
(閩劇《紅豆緣》獲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獎)
閩劇的戲臺可以在城市富豪人家堂皇富麗的院內園中,,也可以在偏僻山村坊間里巷的一隅一角,。臺不必大,,幾十見方,三四步便走遍天下;人不在多,,二三十員,,七八個能演盡古今。農閑時節(jié),,或者某個節(jié)日,,請上閩劇班子表演幾場,城鄉(xiāng)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,。
(閩劇進入尋常百姓家·林明秋/攝)
(閩劇下鄉(xiāng)·陳燕/攝)
夜幕四合,,華燈初上,此時的男女老少已經(jīng)全都集中在戲臺周圍了,。而大幕卻嚴嚴緊閉,,不肯輕易拉開,臺上充滿神秘之氣,,留給人以無窮的懸想,。就在觀眾有些無聊焦躁時,舞臺的大幕徐徐拉開,,臺下觀眾都屏息斂氣,,一片寧靜。突然,,從臺邊傳來了樂隊的板鼓聲,,緊接著一陣鑼、鈸聲響,,戲臺一下子沸騰起來,這稱為“鬧臺”,。顧名思義,,鬧臺就是在演出前,先讓舞臺熱鬧一番,,它只是演出的前奏,。板鼓、敲板,、鑼鼓,、鐘磬等敲打樂器按著樂律節(jié)拍,聲音時大時小,,節(jié)奏時快時慢,,讓人仿佛走過了千山萬水,經(jīng)歷了大悲大喜,,嘗遍了酸甜苦辣,,更對下面的演出充滿了期待,。
(閩劇《母子謠》演出場景)
閩劇有1500多個傳統(tǒng)劇目,現(xiàn)存1300多個,。閩侯地靈人杰,,從閩劇的誕生之日起,便名家輩出,,出現(xiàn)了許多優(yōu)秀的表演藝術家,。閩侯籍老藝人中,有專攻老生的張江水,,有被稱為“閩劇三寶”的著名丑角林趕山,,有能文能武唱做兼長的林芝芳,有唱念做打造詣俱高的洪琛,,有工旦角的劉小琴,、黃銘卿等。這些老藝人大都跨越新舊兩個時代,,在藝術上推陳出新,,為閩侯、為福建的閩劇事業(yè)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,。
(閩劇《紅豆緣》獲福建省政府表彰)
新中國成立以來,,閩侯的文藝創(chuàng)作,始終走在全省各縣市的前列,。陳春生創(chuàng)作的現(xiàn)代戲《紅桔子》一炮打響,,后來被改編成電影故事《閩江桔子紅》在全國上映,享譽神州大地,。上世紀60年代以來,,閩侯閩劇團先后創(chuàng)作演出了現(xiàn)代戲《虎山行》《東海戰(zhàn)歌》、歷史劇《五虎口》《洪武鞭侯》等60多臺深受民眾喜愛的戲,,讓閩劇發(fā)展也空前繁榮,。
(閩劇《紅豆緣》劇照)
你也擠我也擠,此處幾無立足地;興也罷衰也罷,,大家都有下場時,。戲曲落幕,曲終人散,,繁華的舞臺,,最終都會冷冷清清。一臺戲是如此,,人生也是如此,,而閩劇它本身的興衰規(guī)律也是如此。高速發(fā)展的信息時代,,人們追求的是高速的生活,,享受著的是一眼即過的快餐文化,,心理認同的是效率是刺激是流行,而普通話的普及,,年輕人對福州方言的疏離,,使得閩劇不再如從前的輝煌。
(閩侯激情廣場閩劇票友與小學生一起習唱閩劇)
國家對“非遺”保護力度的加大,,有識之士攜手搶救傳統(tǒng)戲劇,,讓閩劇枯木逢春。除了劇團的正規(guī)演出外,,閩劇票友會也遍布閩侯大地的激情廣場,。由閩侯閩劇團創(chuàng)作演出的《紅豆緣》還獲得“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(jié)”金獎、中國曹禺文學劇本獎和“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”作品獎,。閩劇發(fā)展又迎來了新的生機,,醞釀了400余年的甘醇——閩劇,又飄散出濃濃的酒香,。
閩侯電視臺供稿
圖片除署名外,,均為資料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