廿載墓碑失而復得 半嶺凸現(xiàn)先儒遺跡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5-06-27 11:57:52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失而復得的北山先生墓碑
1993年初,,筆者隨縣文化館老潘同志前往竹岐鄉(xiāng)半嶺村,,在當?shù)卮迕駥б拢葜]了陳北山先生墓,。陳北山墓在半嶺村猊山侖,坐北朝南,,面對涼傘山,。墓因年代久遠,歷經(jīng)多次重修。墳前立有花崗巖墓碑一塊,,高0.94米,,寬0.50米,厚0.10米,,系清乾隆三十七年(1772年)所立,,碑陰刻右讀直下楷書文字,碑文曰:“乾隆壬辰仲夏,,奉旨重修,,宋先儒太子太師北山陳先生之墓,十六世孫棠立”,,字徑0.10米,。在距墓園百余米的山腳下水渠上,橫架一塊清道光六年(1826年)刻的先賢宋太子太師陳北山先生墓園護界碑,,碑高1.66米,,寬0.61米,厚0.11米,,碑文記載著侯官“正堂黃”為陳北山先生墓保護范圍等有關內容,。
陳孔碩,字膚仲,,一字崇清,,侯官(今福州)人,徙居懷安,。從小就立志苦學,,以圣賢自期,初從張 ,、呂祖謙游,,后偕其兄孔夙受學于朱熹。宋淳熙二年(1175年)進士,,調婺州(今浙江金華)戶曹,,改處州(今浙江麗水)教授,成就后學不少;在瑞金,,嘗新文廟,,置社倉,民蒙其惠;在淮東,,叛寇胡海挾金虜來襲,,他遣子陳募壯士破之。移廣西,,妥善處理少數(shù)民族事務,。除福建安撫司參議官,,凡其所蒞俱有古良吏之風。不久請辭,,主管千秋鴻禧觀,。累召不起,進秘閣修撰,,官至尚書郎,。其子陳 ,宋開禧元年(1205年)進士,,歷官至江東安撫使,、兵部尚書、禮部尚書,、觀文殿大學士等,。卒贈少師,謚忠肅,。墓葬南嶼雙龍土牛山,,毀于20世紀60年代,僅存石像,。陳孔碩工書法,,以篆書和隸書見長。史載:“孔碩雅工篆隸,,真德秀跋其帖,,稱其辭章、翰墨為近代第一,,學者稱為‘北山先生’,。”
1993年,,筆者到廣西桂林師大學習,,在桂林隱山拜觀北山先生于嘉定七年(1214年)篆書《卦德亭銘并序》摩崖石刻一段。北山先生著有《中庸大學解》,、《北山集》等行世,。
民國陳衍所編《福建通志》與《閩侯縣志》,誤將北山先生墓與其子陳 墓混在一起,,所以,北山先生墓的發(fā)現(xiàn)很重要,。遺憾的是,,僅間隔月余,當筆者再次赴半嶺村猊山侖復查北山先生墓園時,,墓碑已佚,,幾次打聽均無下落,。20多年來,心中若有所失,。雖然當時已對北山先生墓園及墓碑作了簡單的記錄,,并收錄在拙作《閩侯文物》中,但因沒有留下照片資料,,影響了先儒墓園的管理保護,,遺憾之至!
2013年底,筆者前往竹岐鄉(xiāng)文物調查,,向竹岐鄉(xiāng)組織委員葉愛華和半嶺村書記黃宗明談起北山先生墓碑失落之事,。葉委員與黃書記對此事十分重視,組織村干部對墓園周邊進行清理,,組織人員四處打聽了解,。據(jù)反映,該碑被一村民移置作為筑井材料埋入地下,。黃書記組織人員連夜挖土尋碑,。“功夫不負有心人”,,這塊掩埋地下20年之久的墓碑,,終于再見天日,重新立在北山先生的墳墓前,。
當筆者登臨猊山侖北山先生墓園拍照時,,黃書記指著整修一新的墓園,高興地說:“宋儒學大師北山先生墓在半嶺,,這是半嶺村的驕傲!我們將盡力管理,、保護好先儒遺跡,使它成為半嶺村一大人文景觀,,弘揚儒學精神,,發(fā)展先進文化,為半嶺村創(chuàng)建‘美麗鄉(xiāng)村’發(fā)揮應有的作用,?!?/p>
(曾江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