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們能上榜,,怎么做到的,?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9-12-26 10:20:12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23日,,本報刊登了被推薦入選首批福州淳樸民風榜樣村的15個村的名單,,其中包括羅源縣下長治村,、羅源縣八井村,、閩侯縣大目溪村,、閩清縣后垅村,、永泰縣白杜村,。那么,,這5個村有著怎樣的民風特質、文化特色以及鄉(xiāng)村振興實踐呢,?
羅源下長治村
民風特質:創(chuàng)業(yè)創(chuàng)新,。
文化特色:下長治村是中國秀珍菇之鄉(xiāng),孕育了“巾幗文化”和“菌菇文化”兩大文化,。
振興實踐: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的“種菇精神”激勵著下長治村兩代種菇人——“70后”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,黃鑾英帶領200多名女社員抗臺風、戰(zhàn)水災,,種出“致富菇”,,吸引了全國菇農來取經,;“90后”銳意創(chuàng)新,游紫瑩帶領團隊讓秀珍菇登上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舞臺,。他們共同創(chuàng)造了“種菇傳奇”——全國每3朵秀珍菇中就有2朵來自羅源,。
羅源八井村
民風特質:崇文尚武、自強不息,。
文化特色:八井村是羅源畬族村,,也是福建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(xiāng),擁有省級非遺項目八井拳,。
振興實踐:八井村從曾經藏在“深閨”的貧困村,,到如今名揚四方的“拳術之鄉(xiāng)”,打出了一套“致富組合拳”——披上“崇文華服”,,挖掘特色,,發(fā)揚畬族文化,,建設全省首個縣級畬族民俗館,;挺直“尚武脊梁”,自強不息,,發(fā)展畬風旅游,、畬醫(yī)藥產業(yè),推廣八井拳,,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,。
閩侯大目溪村
民風特質:不怕苦、不怕累,。
文化特色:大目溪村曾是福建北部山區(qū)水運中轉口岸,,商賈云集,聞名遐邇,。福州人民抗日的三次戰(zhàn)役之一——華僑愛國將領李良榮阻擊日軍戰(zhàn),,當年就在大目溪村打響。
振興實踐:大目溪村依靠“團結一心,、不怕苦,、不怕累”的奮斗精神,用12年時間實現(xiàn)了“三變”:范體水等帶頭人帶領村民,,擺脫了長年積貧積弱的困境,;村子引進了6家企業(yè),摘掉了省級“貧困帽”,;村子形成了敬老新風尚,,鄉(xiāng)賢、村民紛紛出資,,為年滿60周歲的老人,、低保戶,、五保戶以及弱勢群體提供愛心早餐。
閩清后垅村
民風特質:吳孟超精神,。
文化特色:后垅村歷史深厚,、文化豐富,系“中國肝膽外科之父”吳孟超的故鄉(xiāng),。
振興實踐:后垅村不斷挖掘和弘揚吳孟超“愛黨,、愛國、愛民,、愛鄉(xiāng)”的精神內涵,,讓村民擁有了學習榜樣。該村好人好事不斷涌現(xiàn),,鄰里互幫互助,,注重保護古厝。該村入選了首批省級傳統(tǒng)村落名錄,,打響了以下盧厝,、典利厝為代表的明清古民居群落的名氣,未來還要打造吳孟超愛國主義基地,。
永泰白杜村
民風特質:奉獻進取,、耕讀傳家。
文化特色:白杜村是永泰傳統(tǒng)村落,,農耕文化深厚,,曾獲全國鄉(xiāng)村治理示范村等榮譽。
振興實踐:白杜村秉持“奉獻進取,、耕讀傳家”的優(yōu)秀民風,,從被人嘲笑的旱廁多、垃圾多,、臭氣多的“三多村”,,變身為游客人氣多、茉莉香氣多,、書生氣多的“新三多”農村,,躋身省級美麗鄉(xiāng)村創(chuàng)建村。該村深入挖掘鄉(xiāng)土文化,,培育“傳統(tǒng)村落”“李干文化”等文化品牌,,正在打造一個茉莉花悠悠飄香、大樟溪潺潺流淌,、小山村裊裊炊煙,、畫家們念念不忘的“畫家村”。
(福州晚報 記者 鄭瑞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