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福州盛行大型樓閣式陶塔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5-04-27 11:21:03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福州鼓山涌泉寺天王殿東西兩側(cè),矗立著一對千年陶塔,它是我國現(xiàn)存獨一無二的北宋時期大型樓閣式陶塔,。東塔名“莊嚴劫千佛寶塔”,,西塔叫“賢劫千佛寶塔”。這兩座陶塔系1972年由福州城門鎮(zhèn)梁厝村龍瑞寺遷移而來,,對于陶塔的建筑時間與生產(chǎn)地點存在不同的看法。清謝章鋌在《龍瑞寺塔歌》小引中稱:陶塔“共九層八角,角廣二尺有奇,,下有志云:宋元豐二年造。聞諸故老云:昔有賈客泛舟西洋,,令洋人為此,,載之而歸,非中土物也,?!笨赡苤x氏尚未到實地考察,既知陶塔有銘,,若加以辨識,,就不必再引傳說,混淆是非了,。
兩座陶塔底座均刻有銘文,,東塔云:“當山比丘道乾為四恩,、三有、法界含生,,特發(fā)誠敬造莊嚴劫千佛寶塔一座,,安于大殿前,永為四眾瞻禮,,然愿常來常值,。時元豐五年,歲次壬戌謹題,。監(jiān)院僧若觀,、住持傳法、沙門載文,。匠人高成,。”西塔曰:“閩縣永盛里清信弟子鄭富與室中謝三十一娘,,各為四恩,、三有,發(fā)心敬造賢劫千佛寶塔一座,,舍入龍瑞院大殿前,,永充供養(yǎng)。愿今生宿世罪業(yè)皆除,,闔家男女新婦孫侄等,,現(xiàn)處當來,善牙增長,,次第有情,,俱沾利樂。時大宋元豐五年,,歲次壬戌十月初一日謹題,。緣化僧若觀、勸首住持傳法,、沙門載文,。匠人高成?!睆倪@兩段銘文可知,,陶塔建造的時間是在北宋元豐五年(1082年)。東塔為龍瑞院寺僧所募建;西塔系閩縣永盛里(即今城門鎮(zhèn)梁厝村附近)鄉(xiāng)人鄭富與妻子謝氏所舍造,,建造目的是為了四恩(即父母恩,、眾生恩、國王恩、三寶恩),、三有(即本有,,現(xiàn)生之身心;當有,未來之身心;中有,,本有與未有之間所受身心)及免除罪業(yè),。毫無疑義,此兩座陶塔均為城門當?shù)靥展じ叱伤鶡?,造于宋元豐五年,,并非從西洋攜來。
閩侯大湖雪峰寺也有一對陶塔,。明徐火勃在《雪峰山志》中謂,,天王殿前有“瓦塔二座,永樂中,,三寶太監(jiān)自西洋攜來置此”,。徐氏在這里所說的“瓦塔二座”,指的就是雪峰寺內(nèi)的一對陶塔,。我們從雪峰寺保存下來的清末老照片中可以看到,,陶塔高九層,平面八角形,,此照片拍攝于清末民初,。該塔毀于民國初年。2011年8月,,筆者組織福建博物院考古專家對雪峰寺陶塔遺址進行清理發(fā)掘,并對寺存陶塔殘件進行鑒定:雪峰寺陶塔與龍瑞寺陶塔無論從燒造形制與制造工藝來說,,如出一轍,,毫無疑問,系宋代之物,,并非徐氏所說永樂間鄭和從西洋帶回來的,。
此外,筆者還在福州市東郊圣泉寺和閩侯縣南嶼鎮(zhèn)雙峰寺等地,,見到出土的陶塔殘件,。從這些陶塔材料質(zhì)地、制作工藝,、雕飾內(nèi)容以及可復原的形制來看,,均與龍瑞寺陶塔十分相似,當為宋代之物,。由此可以說明,,宋代福州人流行制造陶塔,擅長于燒造技藝;且制作工藝十分精湛,這并非一時偶作所能致,。為此推斷,,宋代福州地區(qū)盛行燒制大型樓閣式陶塔。至于宋以后為何再沒有見到寺前聳立的陶塔,,可能是因為陶塔容易破碎,,尤其是大型樓閣式陶塔,矗立在風雨之中,,壽命短暫,,也難以保護。
(■曾 江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