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滬嶼的民間傳說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9-03-12 09:32:14 來源:福州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滬嶼古稱扈嶼,,位于閩侯縣青口鎮(zhèn),。民國期間,這里是閩侯縣三區(qū)所在地,。新中國成立后,,成立滬嶼大隊,駐地在滬嶼村,,后演變?yōu)闇麕Z經(jīng)濟社,,轄滬嶼村、村里村,、楊厝村,、壺山村、農(nóng)光村,、莊頭村,、鏡上村等七個行政村。
古往今來,,滬嶼地區(qū)歷來是閩侯七里的中心,,人文鼎盛,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,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,。今整理三則,以饗讀者,。
蓮花府傳說
唐五代十國時期,,閩侯縣七里曾發(fā)生一個悲壯的故事。
閩王王審知逝世后,,南唐李璟利用閩王諸子紛爭權(quán)位之亂,,派大將陳覺帶兵犯閩。閩都指揮使唐建策臨危受命,,擔任元帥,,率部出兵御敵。他指定鐵連環(huán)和李鋼鉆兩位副將為左右先鋒,。鐵連環(huán)和李鋼鉆兵至福州北門外,,遇到南唐大將陳覺所部。經(jīng)激戰(zhàn),南唐兵馬被打得潰敗而逃,。
不久,,陳覺召集兵馬卷土重來,兵分兩路,,一路仍在北門外發(fā)起攻勢,,另一路從倉山下渡迂回襲擊。李,、鐵兩位副將奉命守在北門外抵敵,,唐建策帶長子攀龍、次子攀鳳,、三子攀桂趕往下渡迎戰(zhàn)敵兵,。唐建策父子奮力御敵。陳覺十分狡猾,,佯裝戰(zhàn)敗向南退卻,,邊打邊走,把唐建策父子引到閩侯縣七里滬嶼,。唐建策父子不知是計,,盲目追擊,,不料在滬嶼荷蓮浦陷入敵包圍圈,,又與李、鐵兩位副將聯(lián)絡不上,,失去援助,,局勢岌岌可危。一連幾天,,陳覺圍而不攻,,唐建策父子已經(jīng)糧盡援絕。陳覺向唐建策父子發(fā)號勸降,,但唐建策堅貞不屈,。
一日,天色漸晚,,唐建策孤注一擲,,組織突圍,在天黑前與敵激戰(zhàn),。唐建策用回馬槍刺中陳覺腹部,,但陳覺緊抓槍尾,把唐建策拖下戰(zhàn)馬,。唐建策用力刺死陳覺,,欲躍上馬瞬間,后背被蜂擁而來的敵軍猛砍數(shù)刀,不幸陣亡,。他的三個兒子趕來救父親,,為時已晚。由于寡不敵眾,,父子四人先后壯烈殉難,。此時,李,、鐵兩位副將仍在北門外抵敵,。得知唐建策父子被圍困后,兩位副將一路尋找到荷蓮浦,。見唐建策血染戰(zhàn)袍,,李、鐵兩位副將悲痛欲絕,。此時,,援兵無望,群龍無首又無力再戰(zhàn),,李鋼鉆與鐵連環(huán)向唐元帥遺體行叩三鞠躬后,,在唐建策兩側(cè)自刎……
唐、鐵,、李主副將保境安民獻身事跡可歌可泣,,當?shù)馗咐相l(xiāng)紳特為其重殮厚葬,并在離荷蓮浦不遠的小丘隴邊建廟奉祀,。在廟堂內(nèi)供奉的唐,、鐵、李三位軍將,,后被敕封為“三麻相公”,,尊為神圣,香火不斷,。后人尊稱唐建策為唐爺,。三麻相公廟雖地處低洼,可每次發(fā)洪水廟卻淹不著,。當?shù)貍髡f,,此地為“蓮花穴”,蓮花逢水浮面,,安然無恙,,因而得名“蓮花府”。廟邊有一奇樹,,似榕非榕,,老干如鐵,。廟前有一丘水田,種植水稻,,鄉(xiāng)人敬重唐爺,,稻田從不施肥,說也奇異,,每年也都能獲得很好的收成,。
為紀念“三麻相公”盡忠殉難的壯烈精神,每年農(nóng)歷七月十一“三麻相公”神誕日,,滬嶼一帶信眾還供奉牲禮與豐盛酒菜,,燒香燃鞭炮祭神,有的還酬神謝戲,。如今,,“蓮花府”已遷到龜山閣。
水鑒殿傳說
閩侯縣五虎山下有一條縱貫七里的河流,,名曰瀨江,。瀨江支流遍布七里全境,荷蓮浦就是瀨江支流之一,。在荷蓮浦流入瀨江的接壤處原來是一個洲,,叫坂尾洲,這里是個天然的港灣,。坂尾洲早年有一個大碼頭,,俗稱“滬嶼道”,有“省垣第一道”之稱,。省城往返七里滬嶼一帶,、福清方向的大貨船一般在此停靠,,貨物上岸,轉(zhuǎn)走陸路,。如果是小船則可在大義渡上岸,,再走陸路。滬嶼道平時除了有大量的貨船??客?,還許多漁船、連家船??窟@里,。岸上道路寬敞,貨棧旅社食堂林立,,連接著名的滬嶼街,,人來人往,,熱鬧非凡。
元末明初,,一場大洪水使七里成了澤國,,瀨江兩岸洪水滔滔,滬嶼道也淹沒在洪水之中,。洪水過后,,停靠滬嶼道的連家船漁民在清理河道時,,發(fā)現(xiàn)有一個木偶擱在坂尾洲上,。漁民順手把木偶推入河中,木偶順著落潮流入大海,。第二天,,隨著潮水越漲越高,漁民發(fā)現(xiàn)木偶又漂了回來,。他們感到很奇怪,,再也不敢把木偶推入河中,就把木偶拾起,,清洗干凈,,置在坂尾洲岸邊。當天晚上,,許多漁民做了同一個夢,,夢見木偶為水流王伍子胥。漁民長年在水上生活,,對夢中情景十分相信,。沒多久,木偶為水流王伍子胥的事很快就傳開了,,有的人就把木偶豎起,,在木偶前面燒香,祈求保佑,。有熱心人士就開始商議籌備建設(shè)廟宇,。經(jīng)鄉(xiāng)民們共同努力,廟宇很快建設(shè)好,,取名“水鑒殿”,,內(nèi)祀水流王伍子胥和總管爺。
自從水鑒殿建設(shè)好后,,許多奇跡出現(xiàn)了,。水鑒殿前有古榕一株,陰極數(shù)畝,,為水鑒殿遮風擋雨,。水鑒殿所處的位置緊靠碼頭,,地勢低洼,每當洪水暴漲,,周邊的房子都被淹沒,,然而洪水只沒殿階,殿四周波平如鏡,,洪水永遠不會淹過大殿的門檻,。村民認為,水鑒殿所處位置為“蓮花穴”,,蓮花遇水則浮,。每年五月初二,七里各村的龍舟一般都會先劃到這里,,在殿內(nèi)燒香祈禱,,保佑平安順意,然后才會開展競賽活動,,一直延續(xù)至今,。
金光井傳說
滬嶼村位于五虎山下、瀨江之濱,,早年為洲嶼之地,。為了方便飲用水,先輩們在村中按北斗七星的方位,,挖了七口水井,,分布滬嶼的七個角落,為村民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水,。村民們稱這七口井為“七星井”,。
“七星井”中最有傳奇色彩的當屬金光井。金光井左近葉氏舊祠堂,,右為滬嶼著名的景點茂才荔林,。相傳,金光井時現(xiàn)金光,,有緣之人就會見到金光發(fā)于井中,。村民疑是神物久蟄思出,或是寶物落于井中,,在特定的氣候環(huán)境下,寶物會發(fā)出光芒,。
村中有個生意人,,在滬嶼街開一間商店,晚上在店內(nèi)算賬,,半夜才回家,。途經(jīng)金光井時,,他看見井內(nèi)有金光閃耀,就到井邊細觀,,金光越發(fā)光亮,。他認為自己與寶物有緣,心中竊喜,。第二天,,商人早早起床,雇傭當?shù)卮迕袂皝砜>?,說是井用久了,,井內(nèi)雜物多了,不干凈,,需要清洗,,自己愿意獨自出錢出力,為鄉(xiāng)親們做個好事,。許多熱心的村民不明就里,,紛紛前來幫忙,結(jié)果一無所獲,。從此,,神光不見了,想是神物早已化去,。事后不久,,商人在金光井見到神光的事在村中傳開,越傳越神奇,,嗣后有很多鄉(xiāng)人時來鉆探,,來了一批,走了一批,,又來了一批,,再走了一批,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,。最后,,村民商議將金光井填沒。金光井古跡從此離開了人們的視野,,只給后人留下茶余飯后的談資,。
(福州晚報 林展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