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深山出了位戶部尚書……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23-05-03 20:29:04 來源: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地處閩侯山區(qū)邊陲
一個藏于深山中的美麗古村
曾出過一位戶部尚書
近現(xiàn)代更是涌現(xiàn)不少愛國華僑
本期話說閩侯
探訪閩侯深山里的桃源之境
廷坪鄉(xiāng)馬厝村
走進馬森故里
領略桃源馬厝
從閩侯縣城驅車80公里,,到達廷坪鄉(xiāng)馬厝村,。青山掩映之下,一座恬靜山村坐落于山腰間,,與田間種植的桃樹相呼應,,羊腸小道,古樸民居,,恰似世外桃源之景,。
馬厝村位于廷坪鄉(xiāng)西,與閩清,、古田交界,。來到村口,迎面立有一匹駿馬,,也印證馬厝之名,。此時正是花季,馬厝以粉紅,、潔白的花,,笑迎八方來客。
進入村中,,在馬厝村禮堂旁邊,,一處木構房屋尤為引人注目。這處單層木構建筑,,坐西朝東,,分為左右兩座,進深七柱出游廊,。歷經(jīng)風雨洗禮,,屋外墻體上的斑駁痕跡,也似在訴說這座木屋的歷史,。據(jù)馬厝村中的長者介紹,,這是馬厝村的祖祠。
這座馬氏祖祠始建明代,,歷經(jīng)風霜洗禮,,一度倒塌,直至1940年,,這座祖祠才進行重修。重修后的祖祠裝修精美,,屋檐翹角,,吊頂?shù)窕?,極具中式傳統(tǒng)古建筑的美感。只因歷史沖刷,,這座祖祠失去往日色彩,。再后來,這座祖祠的閣樓也曾作為馬厝村的學校,,供孩子在此讀書,。
“原來這里面吊頂做得很好,還有雕花,,有八仙等元素,,我小時候有見過,后來都被撬走了,?!瘪R培林向記者介紹。
馬厝之所以叫馬厝,,是因為全村都為馬姓,。據(jù)《馬氏族譜》記載,馬氏始祖于明朝初年由江西水吉縣八角井遷到閩清新堆堡,,到第七世祖馬偃再遷至此地,,并稱為馬厝。此后就一直在此繁衍生息,,距今已有近700年,,而最令人稱奇的是,這里出生了明朝的賢臣——馬森,。
馬森,,1506年出生在馬厝,原名裴森,,復姓馬,,字孔養(yǎng)。明朝嘉靖14年(1535年)考中進士,。為官后清正廉明,,并在隆慶元年(1567年)升至北京任戶部尚書一職。
就馬厝而言
能出一位大官實屬不易
當時處于偏遠落后的農(nóng)村
如何走出一個考取功名的讀書人呢,?
馬森的傳說
當年的馬厝村屬于懷安縣管轄,,相傳有一天,懷安縣裴姓官吏到馬厝村催繳稅糧,。山村的孩子看見穿著官服的人感到新奇,,跟著官吏身后走家串巷。其中一位小孩引起裴姓官吏的好感,裴姓官吏年老無子,,有心認養(yǎng),。得知小孩的父親叫馬子通,小孩叫馬森,。
裴姓官吏對馬子通說:“我年老無子,,欲認馬森為誼子,帶他到福州,,盡心培養(yǎng)成材,。”馬子通與族人商定后,,決定讓馬森脫宗,。隨后,裴姓官吏就帶著馬森去福州,,更名為裴森,,以裴森的名字入學讀書。裴森聰明好學,,不久考中秀才,,后又考中舉人。
中舉人之后的裴森,,在隨后的進士考試中并不如意,。后來裴姓官吏帶著裴森返回馬厝,與馬氏家族人商量重新改回馬姓,。這一年,,他復姓馬,以馬森之名考取進士,,從此,,馬森開始走上為官之路。
馬森在戶部侍郎任職期間,,公正廉明,,與刑部尚書鄭曉、都御史周延同稱“三平”,。任職不久因病回鄉(xiāng),。隆慶元年,馬森又被舉薦至北京任戶部尚書一職,。第二年,,皇帝命令中官崔敏發(fā)戶部銀六萬兩用于收買黃金。馬森堅持不可,,這件事因而終止,。但不久后,,皇帝又命收買黃金。馬森雖極力勸阻,,但皇帝一意孤行,。三年后,馬森以為母親養(yǎng)老之由辭歸,,后雖多次受舉薦,也不再任職,。
歸隱期間,,馬森以程朱理學為宗,好與人講解理學,,并且著有《四書口義》《書經(jīng)敷言》《周易說義》等書籍文章,。明萬歷八年(1580年),馬森病逝,。人們?yōu)榧o念馬森,,在于山建立馬森報功祠。雖然這些古跡已不在,,但關于馬森的功績,,人們依舊流傳稱贊。
時過境遷,,馬厝村人也不拘于一隅之地,。上世紀初,馬厝部分村民選擇下南洋謀生,,在馬來西亞等地,,馬氏族人團結努力,也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,。身在國外,,依舊心系家園。在家鄉(xiāng)建設需要之時,,他們總能及時出力,,為家鄉(xiāng)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,讓馬厝村聞名于閩侯鄉(xiāng)間,。
往昔的功名都已化為云煙
留下傳說給后人歌頌敬仰
現(xiàn)在的馬厝就像
一顆鑲嵌在山間的翠玉
帶著古老的氣息
飄著淡淡枳殼香氣
靜待山外游人前往這處桃源之境
(閩侯縣融媒體中心 張渺/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