閩侯武舉也精彩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3-04-17 19:47:12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金戈,、鐵馬,、彎弓、射雕,,這種傲舞藍天的善武氣質(zhì)似乎永遠屬于生活在大草原故鄉(xiāng)的北方人;而江南之地的人們則總被賦予小橋,、流水、人家這樣秀雅之質(zhì),。其實,,如果你隨我一同翻閱故鄉(xiāng)閩侯的歷史,你會得到一種驚喜:地處江南之地的閩侯,,武舉也相當精彩,。
請看清光緒帝登基的頭三年,閩侯縣就那么風風光光火一把:光緒元年(1875年),,尚干人林培基在參加福建省“鄉(xiāng)試”中被選取第二名武舉人,,即稱亞元;光緒二年,南嶼江口人宋鴻圖,,得中武進士,,欽賜一甲第一名,即武狀元;光緒三年,,林培基又得中第二名武進士,,殿試時,欽賜一甲第三名,,即武探花,。宋鴻圖中狀元時,年27歲;林培基得探花時,,也僅28歲,。英雄少年高魁,自然意氣風發(fā);故里閩侯也自當聲名響赫,。
武舉考試,,始創(chuàng)于唐武則天長安二年(702年),考的項目有騎射,、負重,、武術(shù)等??上拼渑e只實行了一段時間就停止了,,但卻開了后世武舉一科的先河。宋代,,進一步規(guī)范了武科舉制度,,考試內(nèi)容除武藝和體力外,,還考“策”( 就時政提出建議)和對兵法書籍的熟悉程度。此后,,各朝代的武舉科考試也基本上以騎,、射、弓,、馬,、武術(shù)為主,輔以策論等文學考試,。舊《閩侯縣志》明確記載:清代武舉考試,,上年十月鄉(xiāng)試,翌年四月會試,,會試考三場,“其三場試法,,則先馬射,、次步射、而終以策論,?!边@第三場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,考策論,。在歷史上,,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,由兵部主持;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,,時而恢復,。武舉考試是中國封建國家網(wǎng)羅武備人材的重要制度,由武舉出身的著名武將有唐代郭子儀,、明代戚繼光等,。
粗略盤點,閩侯在歷史上得中武舉人,、武進士還不乏其人,。舊《閩侯縣志》有個不完整的記載:宋朝武舉人171人;明朝不見記載;清朝從順治十四年(1657年)至道光十九年(1839年)計70場武舉科考中得中舉人者308名;從康熙六年(1667年)至光緒二十四年(1898年)計20場的科考中得中武進士者29人。從這些數(shù)字中,,可窺見閩侯武舉“興盛”之一斑,。此外,還可看看《尚干鄉(xiāng)土志》中的一個記載:林張詩,,康熙已酉(1669年)的武舉人,。他的弟弟林雄臣,因武藝高超屢建軍功,,被敕授坐鎮(zhèn)閩,、浙等地左都督,,誥授光祿大夫;他的兒子林文光是庚子(1720年)武榜。咸豐,、同治年間尚干鄉(xiāng)中武科尤其興盛,,被授待衛(wèi)的有三人,任官都守,、千把總的有二三十人,。這則記載也能佐證閩侯武舉之盛。
閩侯當時能生出這么多武舉,,得益于鄉(xiāng)村武風的濃厚,。以南嶼一鄉(xiāng)來看:宋鴻圖習武的地方就是他堂兄宋泰生所設的武館。當時堂兄用厚禮從永泰聘請一位武功高深的師父給鄉(xiāng)人傳授武藝,。距此二十多年后,,南嶼芝田人周子和的父親開設了一個家庭武館,聘請名師教授周子和武功,,使他成為了南派虎拳的一代宗師,。成名后的周子和在家鄉(xiāng)南嶼、福州南臺,、城內(nèi)后街開設武館,,既授武藝,又教武德,。他的一個日本弟子上地完文回日本后,,創(chuàng)立“上地流空手道”流派,并尊周子和為空手道祖師,。與周子和同時代的還有南嶼堯沙人唐大基,。唐大基少年時,與鄉(xiāng)村青年農(nóng)民日間耕作,,夜間便聚集在祠堂廟宇,,點燈秉燭習武。他20歲時,,到日本琉球一邊幫助兄長打理茶莊,,一邊又與當?shù)亓曃涞娜毡居讶饲写杓妓嚕淌谖涔?,為傳播弘揚中華武術(shù)寫下了可歌的歷史篇,。一鄉(xiāng)如是,其他鄉(xiāng)也相去不遠,?;蚣彝ィ蚣易?,或鄉(xiāng)村辦館習武,,強身護家衛(wèi)國,。
歲月輪轉(zhuǎn),行走這些武術(shù)先賢的故鄉(xiāng),,我不時自問:故鄉(xiāng)的心靈和血脈里,,是否依存著他們精神的印跡?
(曾小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