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江安海白塔昨接受體檢 三維掃描儀還原3D影像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4-07-03 16:16:16 來源:海峽都市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兩位技術人員升上半空,,手持掃描儀還原白塔3D影像
海峽都市報7月3日訊 6月7日凌晨一場暴雨后,,安海白塔4樓塔檐掉下一塊,,砸壞底下3層塔檐,。
傷痕累累的白塔,如身染急疾的老人,,牽動著安海人的心,。這幾天,從北京來了4名文保技術人員,,帶來一臺三維激光掃描儀,,這東西就像CT一樣,能幫助技術人員更好地診斷白塔的病情,,為修復工作提供依據,。
據了解,這是泉州首次采用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文物古建筑進行探傷作業(yè),。
白塔檔案
姓名:安海白塔
年齡:862歲
體檢類別:全身體檢
體檢日期:7月2日上午10點
主治單位: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研究所,、福建巖土工程勘察研究院
質鉆探探測白塔塔基下的地質結構
【體檢項目】全方位掃描形成3D立體影像
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研究所技術人員孫先生介紹,為白塔進行全身檢查的機器,,是三維激光掃描儀,,美國進口的,價值100多萬,,能像CT一樣,,通過對白塔全方位掃描,體檢探明內外損傷程度,。這項技術問世還不到20年,,是繼GPS空間定位系統(tǒng)之后又一項測繪技術新突破,屬于精密測繪,、實景復制,。通過對白塔全身掃描,采集基礎數據,,可形成3D全息影像技術的立體成像,,在數字模型中恢復白塔原貌。
三維激光掃描儀外形類似攝像機,,一臺路燈登高車將兩名技術人員送上10多米的空中,,手持掃描儀對著白塔掃描。
鉆地31米搜集塔基巖土樣本
在白塔南側,,龔師傅正開著鉆孔機在打鉆,。他說,第一鉆曾鉆到地下31米的地方,,才觸及強風化花崗巖層,,帶回一筒筒灰白色巖土,這說明建塔前塔基是在大海周邊一帶。
龔師傅受福建巖土工程勘察研究院委派,,前來鉆孔采集勘探塔基下方的地質巖土樣本,。這兩天,還要根據布點鉆孔勘探,,再將采集到的巖土樣本帶回去,。技術人員通過專業(yè)儀器設備進行巖土分析處理,來判斷塔基下方的地質情況,,為可能要實施的塔基加固,、塔身糾偏提供依據。
【健康狀況】運用結構力學是唐宋古塔典范
孫先生說,,從外觀觀察,,塔基上磚下石,結構簡約,,內側的塔心柱說明白塔是唐宋古塔建筑的典型范兒,,敲擊幾下,還會有沉悶的回響,,可見內在結構嚴實,。
給白塔損傷部位做一個簡單切片,能發(fā)現包邊部位用的都是長43厘米,、寬16厘米,、厚7厘米、重七八斤的大磚,,而填心部位用碎小的磚塊,,磚石間涂上了一層黏性較強的紅土和海砂。塔檐伸出近1米,,分5層,,頂部能站好幾個大人,祖先早在860多年前就將結構力學運用得如此爐火純青,,令他感到驚嘆,。
【專家建議】分析基礎數據再制訂修繕方案
“畢竟白塔已860多年了,跟老人一樣,,難免骨質疏松,擔心白塔繼續(xù)坍塌損壞,,我才派人火急火燎地趕去現場做全身掃描,。”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研究所總工程師朱宇華說,,掃描測繪,、地質勘探都是在收集白塔的基礎數據,經過量化分析,能全面掌握塔身傾斜程度,、塔基是否沉降等情況,,為制訂修繕方案提供科學依據。預計本周內技術人員將結束測繪,、勘探等前期工作,,并將采集到的基礎數據帶回北京處理、分析和建模,,再制訂修繕方案,,并召集相關專家論證。
(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建輝 謝明飛 文/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