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近青口穆嶺寺相伴古驛道的千年古剎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7-09-22 08:32:33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黃昏下的穆嶺寺,。 李煜晗 攝
穆嶺古道,。 林世彬 攝
天仙府(小學舊址)。 李煜晗 攝
陳澤其獻建的穆嶺寺山門,。 李煜晗 攝
見證穆嶺寺歷史的碑廊,。 林世彬 攝
宋代紹興年間的捨銀碑,。 資料圖
佛教,始于天竺,,盛于華夏,,繼而傳播于世界;道教,則扎根于本土,,深植于中國人的骨髓,。二者是本質上不同的兩條道路,但是在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又互相影響,、互相汲取對方的養(yǎng)分,,道、佛在中國與儒家三足鼎立,,貫穿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,,可謂是華夏文明中舉足輕重的文化力量。
在青口鎮(zhèn),,有一座穆嶺寺,,現(xiàn)存的古籍及碑刻都稱它為“穆嶺廟”或“天仙府”。它最初是佛教活動之場所,,大約在明清以后,,因民間祭祀“五帝”的信仰而衍變?yōu)獒尩澜Y合,神佛共祀,,在寺外的碑廊里有一塊刻于清咸豐五年(1855年)的石碑,,上刻:“天仙府大帝神靈顯應……”,,落款是:“住持僧道龍仝募緣主修”,住持是“僧”,,而供奉的卻是“天仙”,,實在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文化現(xiàn)象。
千年古剎 歷經(jīng)時代滄桑
穆嶺寺位于青口鎮(zhèn)前洋村的穆嶺山上,,因山而名,。山不高而峻峭,寺不大而巍峨,,前幾年鄉(xiāng)賢陳澤其在寺前捐建了一座山門,,山門上題寫了兩方匾額,,正面為“氣象穆然”,,背面是“山不在高”?!斑@兩方匾額既寫出了穆嶺寺的森嚴氣度,,也闡明了古剎‘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’的底蘊,,對于穆嶺寺來說,,其悠久的歷史和濃厚的民俗文化就是寺院的‘仙’?!蹦聨X寺負責人陳立清笑著說道,。
陳立清告訴記者,穆嶺寺的始建年份不詳,,但從十幾年前,,寺內發(fā)現(xiàn)了“唐大中丙子年(856年)重建”的摩崖石刻,由此足以斷言穆嶺寺由來已久,。記者了解到,,唐大中是唐宣宗李忱的年號,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,。石刻上有“重建”二字,,說明在唐大中丙子之前,穆嶺上已存在有一座寺院,。
眾所周知,,福州地區(qū)的經(jīng)濟文化是從唐朝開始全面發(fā)展的,唐時期的三位君主,,太宗李世民,、則天武后、玄宗李隆基都非常崇佛,,在他們的支持下,,佛教信仰在一時達到鼎盛時期,,他們后代的君主也不乏熱心崇佛的。如唐憲宗李純,,就是一名虔誠的佛教信徒,,他甚至在元和十四年(公元819年),借由法門寺佛塔開塔的時機,希望迎其中的佛骨入宮內供養(yǎng)三日,,為此還惹怒了當時的大文學家韓愈,,奮而上了一道《諫迎佛骨表》。文中,,韓愈依據(jù)儒學思想,,提出了反佛的意見,甚至言辭激烈地指出,,歷朝佞佛的皇帝“運祚不長”和“事佛求福,,乃更得禍”的諫言……自然,韓愈最終沒能阻擋憲宗迎佛骨,,還險些喪命,,卻不難看出,直到唐中晚期,,佛教在中國上層社會烙印之深,,根植之厚,穆嶺寺最初的興建,,當于那時期佛學大興的時代背景有關,。
然而,大起之后必有大落,,此大約是世間萬物循環(huán)的自然規(guī)律吧,,唐會昌五年(公元845年),唐憲宗“禮迎佛骨”事件方過二十多年,,他的孫子唐武宗李炎在位,,鑒于佛教勢力泛濫,損害國庫收入,,于當年四月,,下令清查天下寺院及僧侶人數(shù),大肆滅佛,。據(jù)《唐會要》記載,,當時“天下寺五千三百五十八”被毀滅的達五千所,小廟宇達四萬多所,,福州地區(qū)只剩下供奉唐明皇的開元寺幸免于難,。“穆嶺寺很可能毀于這個期間,其后屢經(jīng)興廢,,宋紹興三年(1134年),,有信士奉父母之命捨銀重修穆嶺寺,并在旁立了‘捨銀碑’,,這是穆嶺寺作為佛教寺院有記載的最后一次大修!”陳立清如是言,。
之后,歷史出現(xiàn)了空白,,直到清朝,,對穆嶺寺的存在,更多是以道教祭祀的天仙府記載下來,。清乾隆四年(1739年)冬,,鄉(xiāng)民施田產(chǎn)供奉穆嶺天仙府開銷。嘉慶十七年(1812年),,重建天仙府前跨官路的穆嶺亭,。民國時,天仙府破敗不堪,,香火寥落,。建國初期,,為解決農(nóng)民子弟讀書問題,,穆嶺寺改造成小學學堂,同年大修洪橋,。文革期間,,寺內文物供皿遭不同程度破壞。1983年撥亂反正后,,小學從穆嶺寺遷出,,天仙府歸村里管理。1993年,,穆嶺寺恢復宗教活動,,1995年在原有的穆嶺亭、天仙府,、福靈祖殿,、臨水宮、七社公所基礎上開始實施全面修繕,,同年元月,,穆嶺寺被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此后,,穆嶺寺又修建了神亭,、碑亭、仁壽亭、北大門,、真武觀,、觀音閣、龜山公園等一系列建筑,,形成了如今占地30多畝,,面積達到3353平方米的規(guī)模?!捌渲心聨X亭,、天仙府、福靈祖殿,、臨水宮等建筑還保留著明清時的建筑風格,,因穆嶺寺建筑古樸,周邊自然風光獨特,,1989年還被北京電影制片公司選為電影《陰陽界》的外景地呢!”陳立清自豪地說道,。
古道悠悠 見證穆嶺之輝煌
建于宋紹興三年(1134年)的“捨銀碑”是穆嶺寺最重要的佛教痕跡之一,它就位于著名的“穆嶺古道”之上,?!澳聨X古道”,也稱“梅花古道”,,是宋代以后一條由閩南到省城福州的重要驛道,。說起“穆嶺古道”,就不能不先說“福莆古驛道”,。
在福州民間,,流傳著一首用福州話編寫的《里京路引》,其中傳唱最廣的是“琯口大義擱蜀瞑,,青圃蘭圃慢慢走,。烏龍過江三角埕,城門黃山鄉(xiāng)下路,,后坂直拔白湖亭,。下嶼紅墻十錦廟,梅塢過嶺倉前橋……建甌五日到浦城,,浦城出去入江西,,換乘舟車再前行”等六十六句,唱的是古代福州里(進)京的交通線路,,起自今天的福清琯口,,經(jīng)閩侯的大義、青圃,、蘭圃,,過烏龍江,,穿過福州城,經(jīng)閩北出省,,自江西抵達京城,。其中琯口、大義,、青圃,、蘭圃、烏龍江,、三角埕,、城門這一段走的就是“福莆古驛道”,而“穆嶺古道”就是古驛道的青圃,、蘭圃段,。
光陰荏苒,曾經(jīng)的穆嶺古道早已荒棄,,只剩一段長180多米,,高86級的石階,石階的起點始于“捨銀碑”,,終點是一座建于清光緒二十二年(1896年)的“貞壽之門”牌坊,,牌坊兩側的邊樓上都有題字,一為“閩縣五品銜,,敕贈武略騎尉林本煖妻黃氏壽一百有二歲”,,一為“恩獎建坊,賞給綵緞”,,可以看出,,該牌坊是朝廷為當?shù)匾晃灰话倭愣q的黃姓節(jié)婦人所建,。從“捨銀碑”走向“貞壽之門”,, 時間跨度762年,歷史在這條道路上徜徉了近八百載,,見證了穆嶺古道曾經(jīng)的輝煌,。
在古道上,走過多少莘莘學子,、八閩人杰,,他們或赴京科考,懷揣著“為生民立命,,為萬世開太平”的夙愿,如蔡襄,、朱熹等,或秉持著救亡圖存的信念,,為國家和民族奉獻了此生,,如林白水、林祥謙等;也有販夫走卒、行商游客,,他們?yōu)闉樽非?,為名利,為生計,,曉行夜宿,,奔波勞碌?!拔飺Q星移,,往事悠悠,如今他們都成為了這條古道上,,難以磨滅的歷史痕跡,,成為了古道輝煌的參與者!”陳立清感慨地說。
(閩侯鄉(xiāng)音 記者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