鼎邊糊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3-04-17 19:53:18 來源:閩侯新聞網(wǎng)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立夏季節(jié),,閩侯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。鼎邊糊又稱“鍋邊糊”,,是閩侯有名的風味小吃,。
鼎邊糊制作方法比較簡單,先把鍋中的水用旺火燒沸,,配上調(diào)料;再用米漿澆在鍋邊上,,當米漿烤到半熟時卷起,迅即鏟入鍋湯之中,。如此數(shù)遍后,,加入蝦米、香菇,、蒜、蔥,、黃花菜等佐料,,起鍋即可食用,。如果講究的話,還可以用雞湯,、蝦干、目魚干,、蟶干等烹制,,味道更好,。
關于鼎邊糊的源起,,民間有多種傳說,。其中之一說,明朝嘉靖年間,,福州沿海城鄉(xiāng)常遭倭寇騷擾,。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,,處處受到當?shù)厝嗣駬泶髋c歡迎。老百姓常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,。有一天,,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,,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,決定在此休息半天,。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里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,,以便慰勞三軍。料想不到,,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。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(zhàn),。鄉(xiāng)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,準備慶功,,但已無法開席了,。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,將大米磨成漿,,肉絲、蜆子,、金針、木耳,、蟶、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,,涮米漿于鍋邊,。一刻鐘左右,一鍋又一鍋鼎邊糊出來了,。眾將士吃飽后奮勇上陣,,不消兩個鐘頭,,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,。
雖是一個傳說,,但道出了鼎邊糊歷史的久遠,及人們對其鐘愛之情,。
(曾小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