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功夫奶奶”習武九十年:數(shù)十年沒去過醫(yī)院
http://www.hrbznlm.com 2016-05-23 17:15:38 來源:錢江晚報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
張荷仙拎起一條長棍,,輾轉(zhuǎn)騰挪間,,虎虎生風,。
仙人把舵、抽柴歸身,、鳥鳳出洞……一套棍術(shù)舞下來,四五分鐘,,大氣不喘一口。
任誰也猜不到,,她今年已經(jīng)93歲。
出生于武學世家,三四歲開始習武,。90年來,張荷仙勤練不輟,,尤以拳、腿,、棍為三絕。其一生愛打抱不平,,是四鄰八鄉(xiāng)有名的俠女。
如今,,張荷仙已經(jīng)很少與人交手,但她的傳說仍在江湖流傳,,人稱“功夫奶奶”。
■苦練真功
三四歲開始習武
每天4點起床
寧海市力洋鎮(zhèn)東園村是個武術(shù)之鄉(xiāng),,幾乎人人習武。張荷仙就出生在這里,,是張氏武學第八代傳人。
“三四歲的時候,,在被窩里,,父親就開始給我擺弄招式,,”張荷仙雙腿交疊、盤坐于木椅上,,說話中氣十足。
“不管在哪里,,她都這么坐,,幾十年保持的習慣,?!睆埡上傻男鹤?、53歲的馮傳引說。
張氏武學沒有傳承禁忌,,不管男女,、本姓外姓,只要想學,,都會傳授,。父親對張荷仙要求非常嚴格,武學傳承恪守祖制,。
“清晨第一件事:洗干凈手,、點上香燭,祭拜祖師爺,。然后扎馬步,練套路,?!睆埡上烧f,“就算冬天穿得單薄,,起床打拳耍棒,,身子就暖和了?!?/p>
冬練三九,,夏練三伏。張荷仙每天4點起床,,先練兩個小時功夫,,再去田間干活,從來不會落下,。
因為練得刻苦,,張荷仙的招數(shù)也最為規(guī)范,父親就讓她帶領(lǐng)師兄弟們操練,。如今,,師兄弟們大多不在了,她依然在傳藝,,每天給村里后輩們指點武術(shù)要領(lǐng),。
張荷仙說,傳統(tǒng)武學強身健體,,必須時常操練,,不能耽誤,,“我們張家的祖訓(xùn)是‘不怕苦、不怕死,,一生鍛煉’,。”
■行俠仗義
從不恃強凌弱
但路見不平必拔刀相助
據(jù)說,,張氏武學是為了抵御外敵而創(chuàng)立,,因此很注重實戰(zhàn)性。
年輕時,,有次張荷仙獨自走在路上,,鄉(xiāng)里無賴上前調(diào)戲。她一沉氣,,往無賴腰間一撩,,隨手就將無賴甩到了田里。
從此,,張荷仙聲名大噪,。
雖有一身本領(lǐng),張荷仙卻從不恃強凌弱,。但如果看到誰遭遇不平,、被欺負了,她肯定要去管一管,。
早年間,,村里有一惡霸,在路上毆打自己的老婆,,這一幕恰巧被張荷仙遇到,。
“我當時很生氣,就沖了上去,,一發(fā)力,,直接出拳頂在那個男人的胸口?!睆埡上蛇呎f邊比劃,,在錢江晚報記者面前刮過一道拳風。
至于那個惡霸,,起身就掉頭跑了,。
“老祖宗在拳譜中告誡,學武術(shù)只是為了防御,,絕不能去欺負別人,,更要去幫助別人?!睆埡上烧f,,武德是自己最在乎的東西,。
在東園村,張荷仙的熱心腸是出了名的,。
當年鄰村墩頭有一戶人家生活貧苦,,饑飽無著。張荷仙就攬下了給他們送飯的活,,每天一日三餐,,直至那戶人家去世。
力洋鎮(zhèn)文化站站長胡賢勝說,,四鄰八鄉(xiāng)受過張荷仙幫助的人太多了,。如今她93歲了,還經(jīng)常給同村孤寡老人送粥送飯,、噓寒問暖,。
■養(yǎng)生之道
幾十年沒去過醫(yī)院
最愛吃螃蟹、毛蚶
張荷仙個頭不高,、體格清瘦,,雖已93歲高齡,卻是精神矍鑠,、面色和煦,。
跟著張荷仙,錢江晚報記者來到她位于半山腰上的老房子,。剛下了一陣雨,,山路有些濕滑,,張荷仙依然步伐輕巧,、矯健有力。
老伴去世后,,張荷仙獨居于此,。院子里放著幾個練武用的石鎖,四周綠樹鳥啼,,仿若傳說中出世高人的隱居之地,。
四點起床,傍晚六七點睡下,,張荷仙依然保持著90年來的習慣,。
她的生活規(guī)律而淡然。每天自己買菜,,自己做飯,,從張荷仙的住所到鎮(zhèn)上的菜場,有3公里,。張荷仙每天走上一個來回,。
“菜買的不多,,夠一個人吃就成?!崩咸澦夭患?,最愛吃海鮮,尤其鐘情螃蟹,、毛蚶,。
“這么大年紀,每天照吃不誤,,毛蚶一頓能吃一大盤,。”在馮傳引的印象里,,張荷仙從來沒有去過醫(yī)院,,偶爾感冒,睡一覺就好,,“她從來不吃保健品,,身體十分硬朗?!?/p>
如今,,張荷仙老太太的第五代后人即將出生,五代同堂是她眼里最大的幸福,。
幾十個后人,,幾乎人人習武,每一次相聚,,張荷仙總要告誡他們,,“祖?zhèn)鞯奈湫g(shù)一定要練下去,可以強身健體,,但絕不能做壞事,。”
通訊員 陳云松 本報記者 應(yīng)磊/文 賀元凱/攝